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只手-《魔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那一年,你领着一众银甲卫高手,要是能将那个孩子带回来,就没有今日的事儿了。”
    “姚师说过,他说燕国的田无镜,不是江湖莽夫,被绑了妻儿老小,就会对你唯唯诺诺,而且,我自己也觉得,那个孩子落在郑……呵呵,那位燕国的平西侯手里,对燕国而言,比落在咱们乾人手里,更是大患。
    靠一个孩子,可调动不起靖南军;
    就算那孩子在我们手中,我们也无法调动靖南军,只会让靖南军同仇敌忾;
    而那个孩子在平西侯手里,
    他,
    是可以挟世子以令靖南军的。”
    “但你可知,这世上,没那么多的理所应当?”
    “求先生赐教。”
    “当年,我大乾朝堂上诸位相公,各个文声如雷,品如青松,但最后,燕人的铁骑依旧打到了上京城下。
    这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    前年,四象星陨之天象出,有星陨于东北之疆,这也是我上次入宫的契机。
    彼时,
    他还只是雪海关总兵,
    如今,
    他已然燕国的平西侯,燕国的……军功侯。”
    “先生是认为,那一次的天象,是落在了那位平西侯的身上?”
    “你是不信的。”
    “是,百里家的人,只信手中的剑。”
    “呵呵。”
    寻道先生笑着点点头,
    道:
    “这世上,并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,百年以来,一代代相公和官家自认为削减武将权柄,就能长治久安,不生动乱;
    实则导致前些年军备疲敝,不仅仅是北边扛不住燕人的铁蹄,西南之地,也依旧在糜烂着。
    你们觉得,那个孩子在平西侯手里,日后会成为燕人乱象;
    说不得,
    日后再度率军踏破上京城墙的,就是那位平西侯呢?
    小商贾,做买卖,再看似稳赚的生意,夜里睡觉时,总得提着一颗心,因为他们晓得什么叫天有不测风云,这治大国,却能理所应当地去心里踏实,你不觉得有意思么?”
    “先生今日的话,似乎格外多,先生,这里是暖阁,这里是官家的寝宫,先生说的,已经不再是天机了,而是,直指朝政。”
    言外之意,
    你过线了。
    寻道先生摇摇头,
    道;
    “我入后山前,是在东华门前唱出过的。
    我本是读书人,读书人,说这些,有何不对?”
    百里香兰笑道;“先生是打算下山了?”
    “心在山上,则人在山上,心在山下,则人,在山下。”
    “香兰懂了。”
    “我去见官家了。”
    “先生请。”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寻道先生步入暖阁,
    暖阁内,
    一身道袍的官家将手里的折子丢在了脚下,端起茶,喝了一口。
    在官家下方,跪伏着战战兢兢的银甲卫大都督——骆明达。
    其实,骆明达的身份,和燕国的陆冰一样,他们,都是皇帝的奶兄弟。
    这并非是一种过分的巧合,而是有着一种必然。
    首先,皇帝最早,是皇子,皇子自幼的生活,肯定也有玩伴,自己乳娘的孩子,往往会和皇子一起玩耍,这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。
    再者,乳娘一系,基本全靠她奶过皇帝而崛起,可谓荣耀全都集于皇帝一身,对其他人,根本就谈不上任何牵扯;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奶兄弟,虽说是兄弟,却没有血缘关系,而那些有血缘的兄弟,他们是有机会窥觑你的大宝的。
    在古代,奶兄弟,其实和发小差不离了。
    寻道先生走上前,将那折子捡起,重新放回到了官家左手边的茶几上。
    都是聪明人,这个举动,足以说明很多。
    官家的目光在寻道先生身上扫了一眼,微微颔首。
    随后,
    官家打了个呵欠,
    指了指跪在地上的骆明达,
    骂道:
    “银甲卫在西南的钉子,被土人给忽悠了,传来了错误的军报,导致一路西军被埋伏,伤亡近万。
    西南局势,又要糜烂了。”
    “臣该死,臣有罪!”
    骆明达请罪。
    “官家。”寻道先生开口道。
    “李爱卿,直言无妨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