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君侧!-《魔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郑凡坐在浴桶内,双臂架在边缘,眯着眼,享受着这一刻。
    习惯泡澡的人,一段时间不泡,就会觉得生活缺失了一些东西。
    只不过,行程在外,想找到这种条件和机会也确实比较难。
    四娘走了进来,帮郑凡擦着背。
    “主上最近的状态,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呢。”
    “嗯。”
    郑凡点点头,他没去具体说感觉自己距离进阶更近了,因为依旧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,外加这次进京身边的魔王带了不少,没必要让他们现在就紧张和发动起来。
    等自己真正进阶了再告诉他们也不迟。
    “主上接下来是休息么?”
    郑凡摇摇头,道;“出去转转吧,今日宿在这里,宣旨和接驾太监在白天都已经到了,明日应该就要进京了。”
    现在宿的,是京城外的东山大营。
    只能说王爷毕竟是王爷,排面确实比他一个侯爷要大,郑侯爷也就带了一众飞鱼服亲卫外加一支八百骑的护卫队伍。
    而靖南王,则是提领了一万靖南军铁骑。
    但,事实上,明明是他平西侯爷更胆小更怕死也更容易死;
    这里头,到底有没有一些其他的什么道道,郑凡还不清楚。
    自古以来,藩王入京,除非是要来造反的,否则都是要多低调就有多低调,恨不得把脑壳埋自己裤裆里的那种;
    但大燕的这种帝王和两位藩王的情况却没有先例。
    身为王爷,他们似乎对这种犯君上忌讳的事,没什么敏感;
    而身为皇帝,对两位藩王,更是优容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。
    当年乾国的刺面相公,是被韩相公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羁押致死的,之所以用莫须有,也是因为刺面相公本身就没有可实际抓住的罪名;
    朝廷让他进京,他就进了,一主一仆;
    至于家眷,早早地就留在上京。
    而燕国这里是反着的,
    南北二王,真要治罪,那就真不是莫须有了,事实上,是罪名和证据真的太多太多,可偏偏实打实的证据在前,上头偏偏没人敢在上头做文章。
    他赵九郎,也不敢学乾国韩相公旧事。
    毕竟刺面相公谁都知道他公忠体国,不可能造反;
    但这两位王爷,是有能力反也可能会反的,谁敢招惹?
    在四娘的伺候下,郑凡被擦干了身子,换了一身新整的衣服,走出了军帐。
    隔壁军帐里,
    阿铭正在和孙瑛下象棋。
    孙瑛和阿铭玩得很来,因为孙瑛有一个爱好,那就是酒。
    身为孙太傅的长子,虽然孙太傅自愧于以前忙于政务,没能对这个长子好好管教,但自打孙瑛记事以来,其实真没过过什么苦日子。
    司徒雷对孙有道,可谓“兄弟”,孙家嫡子,进大成国的皇宫酒窖那真是跟进自家酒窖一样。
    外加有时候做臣子的,得表现出一些弱点和贪婪,让上位者有机会满足一下你的需求,别总是那般虚怀若谷。
    所以,这份艰难的任务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其实就是落在孙瑛头上的。
    阿铭以前很孤单的地方就在于,他的一些兴趣爱好,难免有些曲高和寡。
    主上不喝酒的,其他魔王也不喝酒,梁程没事儿时能陪着他一起干一杯血。
    现在,他和孙瑛在一起,将自己私藏带着的酒与其分享,一起品评,他不会舍不得,酒,给会品的人,才是其真正价值所在。
    见郑凡走了出来,
    孙瑛推着轮椅先出了帐篷,阿铭则打了个呵欠。
    一个是刚进门的小弟,一个是创业期就在的老油条,殷勤度自然就不一样。
    “侯爷有什么吩咐?”孙瑛问道。
    “没事儿,就是走走。”郑凡说道。
    随即,
    郑凡看了看孙瑛,道:“一起走走吧。”
    “好的,侯爷。”
    孙瑛开始自己用手推轮子,阿铭则站起身,推着轮椅上前。
    “这怎么使得,这怎么使得。”
    孙瑛有些受宠若惊,他是清楚这几个被冠以“先生”称呼的人在侯府里的地位的。
    阿铭则无所谓地笑了笑,
    “没这么客气。”
    那一日,孙瑛陪着主上讲话,讲话时,喝的是凉茶;
    讲话后,主上让四娘添热水;
    表露出的意思就是,这个孙瑛,有点本事,能用。
    夜幕下,
    郑凡走在前面,阿铭推着孙瑛的轮椅跟在后头。
    “燕京城,你以前来过么?”郑凡问道。
    “回侯爷的话,未曾。不过瑛记得,当年成国先皇还在时,在和家父下棋时说过,他说,西边的大燕国,在不久后,估摸着也会变成如今三晋之地的模样。”
    “什么时候说的?”
    “快十年了。”
    “哦。”
    那时,燕皇已经继位了。
    彼时,大燕门阀林立,西边,以镇北侯府为主,其他地方,各家门阀近乎垄断了除天成郡之外其他郡国的一半人口和土地。
    田家,因田无镜掌握靖南军,在门阀之中已然有执牛耳的趋势。
    经历过皇权衰弱三家分晋的司徒雷,自然会这般认为燕国也会步一样的后尘。
    “但家父却不以为然。”
    “哦,老太傅怎么说?”
    “家父说,大燕先皇争位时,固然崇尚玄门,求丹问药,修后园,耽于享乐;
    但有一点,尤其是引人注意。
    大燕先皇膝下子嗣众多,但亲王只有一个,后,这位亲王入东宫,位置也是稳得不行;
    自古以来,
    天家父子,尤其是皇帝和东宫之间,必然少不得争锋相对,可唯独在燕国,丝毫没有这种迹象。
    一个皇帝,
    再昏聩,再无能,再沉迷享受,
    能将继任者安排得如此果决果断且坚定不移,这就已然很不俗了。
    古往今来,多少盛明的皇帝到晚年时,也安排不好继承人的事宜,最终闹出了乱子。”
    “呵呵。”
    郑凡笑了笑。
    这些事,他是知道的,小六子也曾和他讲过。
    燕国先皇当年夺位时,一度被赶出燕京,遭遇了追杀,宫中太爷誓死护送,身受重伤之余,也落下了残疾。
    后来,
    先皇靠着镇北侯府的帮助,得以重回燕京,拿下皇位,自此之后,就一直求仙问药,大肆收纳方外之人,修建庙宇道观。
    但燕皇的位置,却一直很稳。
    一边,和李梁亭近乎一起长大,一边,娶了田家女还不够,还在自己是亲王时,迎娶了闵家女为侧妃。
    后来,更被册封为太子。
    这是什么东宫配置阵容?
    说句不好听的,要是让现在的太子,也就是二皇子有这个阵容的话,恐怕他做梦都会笑醒。
    一国太子,本就占着储君名分,国本在手;
    西边,和镇北侯府交好,又和门阀大族田家是姻亲,又和闵家这种财阀巨无霸也是姻亲;
    另外,燕国太子向来就有提领禁军的传统,之前二皇子也提领过禁军。
    所以,
    那时的燕皇,京内有禁军,外有镇北侯府做强援,且和门阀世家的关系极好,东宫属官如赵九郎等人,也早早地在朝中担任要职,太子党遍布朝野。
    毫不夸张地说,
    当时还是太子的燕皇,只需要轻轻勾动手指,就能来一场毫无风险的“玄武门”;
    先皇就只能当太上皇,去颐养天年。
    孙瑛继续道:“当时,父亲还说了,君王求仙问道,其实并非真的一心向道,求道,求的,还是长生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