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九十六章 第三次见面-《权宋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赵权摇了摇头,缓缓说道:“我想,若非师先生对元国主动议事之事,感觉到了不对,也不会答应与我的这一次会晤吧。”

    贾似道眉头不由一蹙。看来,自己对这次的会晤,答应得有些过于爽快了。

    纠结了一会,贾似道终于微微地点了点头,说道:“元国使者,已到临安,并达成了初步的和议。”

    赵权心里一紧,问道:“他们提了什么条件?”

    “开放边境榷场,允许粮食交易,允许中统钞与楮币在双方境内的流通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什么!”赵权把手中杯子往桌上猛的一顿,怒道:“我在北方几年辛苦布局,用尽一切气力围剿中统钞,你们竟然这么轻松地就给他开闸放流了?”

    贾似道两眼一翻,说道:“你是谁啊?凭什么宋国就不能给元国提供一些支持?”

    “你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担心忽必烈的威胁,这很正常。可是你为什么没想过,宋国还担心你们会不会联合元国瓜分大宋呢?”

    赵权一怔。

    是啊,自己是从来没想过会与忽必烈联手,可是别人这么想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?

    “更何况,一旦元国被你们所灭,谁又能保证你权国军队,不会南侵大宋?一如女真与蒙古!”

    赵权颓然地叹了口气,无论是当时的联宋灭蒙还是如今的联宋灭元,看来终究是一件不可能实施的计策。而且搞到现在,反而让忽必烈横插一脚,占了联盟的先机。

    “今年五月,北地河间、益都、燕京、真定、东平诸路蝗灾;八月,燕京、河间、开平、隆兴四路属县再遭冰雹。元国国力损失惨重。

    但是,临安六月大火,烧毁三成屋舍。同样致使百姓流离失所,朝野上下动荡不安。

    反而是东北,数年风调雨顺。如今若论国力,也许集宋元两国之力,也比不上权国了吧?”

    贾似道脸色复杂地看着赵权。

    临安,这倒霉催的城市,似乎每过几年都要烧一次。看来南宋把国都安置于此,风水有问题啊!可是,就因为这个原因,这对难兄难弟就因此恨上了权国不成?

    赵权忍不住地在心里吐了个槽。

    “你知道,为什么宋国朝堂之上,宁愿联元抗权,也不愿意联权击元,是什么原因吗?”

    赵权摇了摇头,他确实有些想不通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肯定不仅仅是因为担心权国会违反盟约,渡江攻宋。

    “因为现在整个宋国上下,都在风传,权国不仅不肯接纳儒学与理学人士,甚至还采取打压态势,以防止一些大儒掌控朝堂。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,士农工商,本该为天下之尊的士人,在权国却被排在了工、商甚至于农夫之后。

    而元国,虽然执掌朝政的‘八府’中,有武将出身的史天泽,也有畏吾儿人也有蒙古人,但是儒学出身之人,毕竟还占据三席之位。

    呵呵,连师某都未曾料到,一个蒙古人出身的国主,却比一个汉人国主,更加重视儒士。”

    赵权皱了皱眉头。

    摈弃儒学人士,并不等于就摈弃学者文人。但是对于宋国的理学人士来说,这确实会成为他们拒绝权国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。

    可是,权国会为此而改变儒士的地位吗?

    显然不可能。

    “那你呢?”赵权突然醒悟过来,贾似道刚才说的,是宋国朝堂之上的态度,而不是他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我……吗,也是如此……”

    “师先生,也一心想与元国结盟?”赵权根本不相信,贾似道要真的是这种态度,就没必要来见自己了。

    “老夫,也是被理学人士讨厌和排挤的对象。”

    嗯?

    贾似道手轻轻一甩,说道:“先不谈这些,我且问你,若是权国与宋结盟,权国可以给些什么条件或是帮助?”

    “你想要什么?”

    “元国派来的和谈使,目前答应的一些主要条件包括,一是开放对我国的马匹贸易禁令;二是二十年内息兵不战;三是会将降将刘整送回宋国,前提是我不得掌控朝政,以免报复刘整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赵权大惊失色。

    忽必烈这一招,太狠了!每一个条件直戳人心啊!

    “你不知道,这些条件,元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吗?”赵权急急说道,“你知不知道,忽必烈已经在河南聚集了数十万大军?你知不知道,刘整正在苦训七万水军,造舟无数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