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章 吴王箪食壶浆以迎百姓-《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听到这话,众人都松了口气。汉斯爵士见此,又特意说道:“不过大家也记住啊,再有这种事情,大家去上报就行,不要随便动手。这回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,陛下也认为,是我们这边没有及时沟通的原因。但下次再有这种事情,就要按军中喧哗来处理了。”

    “明白了!”众人连忙喊道。

    汉斯爵士再次摆摆手,表示自己说完了,然后朝亨利队长招呼了一句。亨利队长于是熟练地拿起棍子,一边喊着“都老实点,别再耽误大家吃饭了,”一边把乱跑的士兵赶回队列里。很快,这里就又恢复了秩序。

    看到事情解决,托马什神父也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他们这边,还很少出现这种问题,所以这次他也比较紧张。不过好在,军队里待遇一直很好,所以大家也乐得接受管理,纪律的维持,也比外头其他团队要简单多了。

    食品供给本来就是军队后勤的主要问题之一,而在这边,问题还要更为特殊。因为和同时代的其他军队相比,他们这边,食品供给有点太丰富了。

    大部分人日常的食物,只有煮和烤两种形式,哪怕贵族其实也没有多少别的选择。很多平民士兵,乃至教士和小贵族,都是在这边,才第一次见到炒菜。

    有说法认为,繁荣的城市是美食的温床,因为有点积蓄的市民,才会去讲究烹饪,而城市的贸易也会带来众多食材和香料,乃至技术上的交流,推动这方面的发展——比如古罗马时代,欧洲这边就还有不少菜谱,乃至美食家们写作传抄的游记。然而,罗马瓦解之后,曾经的交通网络不复存在,城市也萧条衰落了。欧洲的烹饪技术,也随之倒退到了惨不忍睹的水平。

    所以,对社会来说,“美食文化”是一种奢侈品,甚至只靠少数贵族都不够,得有更多人参与,才能让它发展起来。有条件讲究“好吃”的,其实都是相当繁荣富裕的地方了。

    哪怕在塞里斯,流行的烹饪体系,也是宋朝才成型。因为大宋虽然菜,但他真的有钱。城市繁荣,市民文化发达,就让他以菜而出名了。

    在泰西也是一样。曾经,借助统一的帝国带来的繁荣贸易网,罗马的市民都可以获取远方的香料,做出自己想要的口味。而这些食材和调料,后来也随着罗马的逐渐灭亡,一起消失了。直到现在,烹饪技术依然没有多少发展。

    仅有的还算能吃的菜,也还是在意大利、希腊这些罗马故地才能找到。一方面是还有点传承,另一方面也是这里还有贸易和城市,多少还有一些土壤。至于阿勒曼尼这边,就不太能指望了。

    更离谱的是,在这种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为了表现自己与他人不同,贵族们只能在食材本身的种类上下功夫,乃至互相攀比,使用那些不常见的动物,导致食谱越来越猎奇。结果,就是平民和贵族,都吃不到什么好东西,整天自己折腾自己……

    托马什神父以前在修道院里养蜂,已经算是吃的很好的了,就这也没见过这么好的伙食。亨利队长也给他说,哪怕是西吉斯蒙德本人的餐桌,都未必有这么丰盛。至于行军的时候,能提前存点兔子肉干吃就不错了——而且,连风干肉其实都不是很稳定。很多时候,只能自己想办法,搞到什么就是什么。像这样天天吃炒菜,属于想都想不到的。

    因此,别说士兵,他俩自己都挺期待的。

    今天的正餐,是烤鸡和炒芜菁,外加两块大饼。和往常一样,汉斯爵士的手下准备了一堆木盘子,打好菜,让大家领走。等士兵们都领完伙食,托马什神父和亨利队长他们也总算完成了工作,去找他领取自己的一份。

    亨利队长和汉斯爵士很熟,不过之前战争爆发的时候,亨利被划入东征的部队,所以就没有一同行动。

    而且,大家本来都认为,吴王宫廷这边,是大后方,肯定是最安全的。因此出征之前,汉斯爵士还专门来送别,提醒他小心一点。谁想到,吴王本部这里,倒是成了最凶险的地方了。

    因此,几人都颇有些感慨。寒暄了一阵,亨利忍不住问道:“这段时间,不是说你们都在跑路么,怎么还有功夫换制服的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