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魏军在休整的这段时间,就是他们最好的时机,若是不能趁着这段时间进行反击,只怕到时候的东吴也只能是落得个灭亡的下场。 “陛下,当务之急该整顿军备,扩大征兵范围,那些三月就是最好的对象。魏国来势汹汹,我朝值此危难之机,必得以倾国之力来抵御!”张昭义愤填膺地说道。 孙权微微点头,算是认可了张昭的说法,如今孙权在江东的威势已经不是刚登基的时候,那时候曹操大举南下,赤壁之战前,大部分的江东文武都是选择投降。 但是如今却是不一样了,他们咋敢说投降这种话,那就要掂量掂量一下是他们的脖子硬,还是孙权的刀硬。 张钊继续说道:“张辽镇扬州,司马懿镇荆州,曹真镇益州,曹魏三路大军压境,我朝腹地岌岌可危,必须趁着魏军休整的时机,采取措施,恳请陛下,同意。” 张昭年事已高,身上的毛发全都发白,可精神头依旧很好,颇有名臣风采。 在这大殿之上,声音洪亮,一扫因为魏军强势的阴霾。 说起来,孙权对于这张昭又喜又厌,讨厌的是张昭本人书生气太重,太过于迂腐,刚硬,当朝直指孙权的错误,丝毫不给孙权留下一点面子,一点都不懂得什么叫做圆滑。 张昭在多次重大决策中作出的都是错误的决定,而只要他们不采纳张昭的建议,事后这个家伙又会非常怨恨。 如果不是张昭此前对东吴作出许多贡献,孙权有的时候是真的恨得想要砍死他。 孙权也是面色严肃地说道,“张卿,皆是为国之言,朕心甚慰,如今魏国来势汹汹,诸位当齐心勠力,尽忠报国。” 此言一出,东吴的文武百官,一扫此前的压抑。 “臣等遵旨。” 孙权的目光扫视过阶下的诸位大臣,“诸位,如今我军防御尚有缺漏,诸葛瑾上书求援,不知该派何人前去?” “陛下,如今吕都督率领大批文武驻扎在庐江郡内,在建业之中,唯有孙松,丁奉将军适合领军救援。”又是张昭站出来说道。 孙权微微点头,对于张昭提出的两人人选,颇感到满意,在他心中也正是这二人最合适。 孙权很快便让丁奉和孙松二人,让他们率军前去支援诸葛瑾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