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走吧,我们该离开这里了。” 有其他游客表示应该等那两人回来再走,可导游一口回绝。 “你们花的钱只是买路钱,不是买命钱,他两会遇到其他安排的。” 见游客们对他态度十分不满,导游嗤笑一声:“再不走,那就别走了。” 说完,导游头也不回地离开。 而下一刻,整个乱葬园突然变得阴森可怕,仿佛有无数双冰冷的眼睛在不断睁开。 心生不安的游客们连忙快步跟上导游。 至于那对情侣,则是还藏在与乱葬园连通的会堂小房间里。 里面是他们没见过的宗教装饰,光是那独特的花纹纹路,就能让他们心醉不已。 其实他们是伪装成情侣的民俗学大三学生,他们想写一篇关于布拉格乱葬园的毕业论文。 虽然在发展旅游业,但布拉格这里存在非常严重的排外民风。 而在这个乱葬园里尤为严重。 因为当地人当时的社会地位不高,死后只能埋葬在固定的地方,导致这片墓园十分拥挤。 再加上战争爆发后,一些被无辜屠戮的平民们也被丢弃到这边。 所以当地人十分重视这个地方,甚至作为一个景点,没有当地人导游就不给进。 当然,这只是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外人们的想法。 “他们走了吗?” 这个会堂小房间布局很独特,有点像教会的忏悔室,虽然不算小,但由于没有窗户,显得十分压抑逼仄。 “应该是走了,因为游览时间就只有一小时,以那个导游的态度,肯定不会等我们的。” “那我们按照计划行动,先尽可能拍摄有明显时代印记的墓碑照片,然后找机会混进下一批游客队伍离开墓园。” “嗯,记住,被认出来了就一定要宣称自己是被上一个导游扔下的。” 两人快速分工,以会堂小路为界限,男学生负责东面,女学生负责西边。 无论生前成就有多耀眼,身份有多显赫,贡献有多伟大,他们死后的墓碑都挤在这个狭小的墓园里。 除了有身份标识的墓碑,更多的还是杂乱的、参差的石头块,它们的主人大多死于战乱,运气好一点的,有亲朋好友帮他立碑,孤身一人的,就只能成为土下的无名尸骨。 两人一开始还十分忘我的进行取材,但很快,就发现了不对劲。 他们连忙汇合。 “我觉得时间已经过了快一小时了,为什么下一批游客还没来?” 按照规定,应该是每隔半小时,新进一批游客参观。 “人少的话就迟一些出发,这很正常,但是我发现我的手表停了,你的表怎么样?” “……我的也停了!” 第(2/3)页